大江网/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郑周报道: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是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应有之义。近日,江西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全省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着力推动江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提升。
江西土地利用较粗放等问题仍存在
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黄庆龄介绍,2019年实施“节地增效”行动以来,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,取得了积极成效: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明显,存量土地消化处置成效显著,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上升,政策文件和规范措施逐步完善,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有力。
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全省土地利用较为粗放、存量土地盘活不够有力、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,加快高质量发展,必须持续深入推进用地提质增效工作。”黄庆龄说。
探索“出让合同+监管协议”模式
记者了解到,《意见》深化企业“亩产论英雄”工作,优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。在加快工业“标准地”供应方面,明确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不低于70%按照“标准地”制度供地,推动开发区“标准地”区域综合评估,评估结果供入园企业共享使用。
《意见》完善存量土地消化与建设用地报批挂钩机制,通过开发区未开发土地比例、面积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中工业用地布局相挂钩,合理调控开发区用地布局,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。
在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,因地制宜确定低效产业用地标准,形成低效产业用地调查成果,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。深入推进萍乡市、九江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家试点,研究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,推动形成“江西经验”。
《意见》科学确定产业用地比例和规划条件,实现全省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低于国家下达控制总量,“十四五”期间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8%的任务。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,加快存量土地消化处置。
在探索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方面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转变,结合工业“标准地”制度,探索“出让合同+监管协议”模式,积极推广混合产业用地政策。
新设“缩区”指标倒逼各地用地更集约
据悉,《提质增效实施意见》主要有五方面的特色亮点:
“增存挂钩”机制更加全面。一方面,对于存量土地面积大消化周期长的,有限制倒逼措施;另一方面,对存量土地消化成效好的,有保障措施。
促使开发区布局更加集中。在省级开发区扩区调区上,明确开发区扩区和调区的面积和区块条件;完善开发区土地成片开发审批,严格控制拟征收的工业用地布局在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外,促进开发区规模合理,布局集中。
推进产业发展更加集聚。要求新增工业项目原则上要在开发区内选址布局,科学确定产业用地比例和规划条件,促使产业集聚,集中发展。
倒逼各地用地更加集约。提出除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外,新增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.0;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度排名与扩区挂钩机制,新设“缩区”指标,倒逼各地提升土地利用水平。
土地供后监管更加有力。以“双合同”监管规范土地利用行为,为土地供后开发利用监管提供有效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