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打工前沿」务工者返乡创作短视频何以走红?

❤

在某短视频平台,务工者小康返乡后创建“初学务农者”账号,分享日常生活已有好几年,不过到今年5月突然进入了大众视野,走红了。年轻人开始网上学种地,也就成了热点话题。

  番茄的整枝与追肥要点、菜瓜的打顶与整蔓、锄花生草手法、放牛必备技能、水稻与稗子的区别……截至目前,该账号的“务农篇”已经更新到31集,点赞量动辄上万。其中一条关于“锄花生草手法”的视频,就有近80万的点赞。

  我们可以把这一类视频归类于务农类短视频。有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,2024年新增乡村内容数达10.9亿个,播放量近2.8万亿。乡村,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,是所谓的下沉市场,且是一个巨大市场。

  为了加速开发下沉用户,有短视频平台推出了“新农人计划”、入驻激励多项扶持措施,吸引更多返乡创业者入局创作。所以,当有评论认为,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中,很多人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,而“初学务农者”的视频,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寄托心灵的窗口。这样的观点看似正确,对于小康而言,无异于诸如“诗意与浪漫”的粉饰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、自己也曾在外打工、家中奶奶已经90多岁高龄,这些都是小康返乡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

  当然,事物都有两面。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之下,互联网确实为返乡创业者们提供了与世界接触的渠道与广阔舞台。就以“初学务农者”来说,小康用镜头记录和讲述在农村的普通生活,真实、粗粝、鲜活,才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者。

  近两年,有一个口碑不错的综艺节目,记录了10名不出名的年轻人在200多天的时间里播种、灌溉、施肥与收获的种地全过程。这10个人和千千万万的返乡新农人实现了同频共振,让人们看到了农业的希望与未来,当然也在回答“谁来种地”这个当下的新问题。

  务农大多时候是抬头看天,祈祷风调雨顺;低头耕地,期盼五谷丰登。就如稻子成熟时,稻穗垂下,亲近土地。种田,一粒米就是一滴汗。向土地低头,才可能有五谷丰登。

来源:工人日报

文化中国行丨“我在花灯馆?艺术馆?还是博物馆?”“不,你在地铁站”

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召回超44.9万辆汽车

海淀城管启动供热单位专项执法检查

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掀热潮

拜登称以总理处理加沙问题方式有误:不同意其做法

河南省嵩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

青海省检察院印发实施意见服务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

河南省新乡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8

江苏省射阳县发布高温黄色预警

丹麦等五国开始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

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2

“鼓浪屿”号首航三亚 海关高效监管邮轮进境

「打工前沿」务工者返乡创作短视频何以走红?的相关内容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和煦网络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