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讯员 董娟 扬州发布记者 张庆萍

近日,40岁的王先生因为吐血、解黑便等症状到扬州市中医院就诊时查出直径5厘米大小的罕见胃巨大间质瘤。扬州市中医院脾胃科主任杨振斌及其手术团队通过内镜黏膜剥离术(ESD)不仅为王先生成功地切除了瘤体,还完整地经食道从口腔里“拽”出来。
罕见
40岁男子胃里长了一个5厘米大的间质瘤
与许多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一样,王先生忙于工作和生活,压力较大。他爱吃辣,常熬夜,身体总有这儿那儿的不适,都没有特别在意过。直到前段时间,王先生先是感觉上腹部不舒服,后来又出现吐血以及解黑便等情况。“没想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会这么差。”王先生赶紧到扬州市中医院就诊。
在为王先生做胃镜时,杨振斌看到其窦体交界后壁有一个直径约5厘米大黏膜下隆起,表面发红充血,活检钳触之质地偏硬,可移动。“当时考虑到其可能长了一个胃间质瘤。”杨振斌介绍,随后的全腹部CT增强检查,证实了他的判断,在王先生的胃窦部位发现结节样等密度影。“黏膜下的胃间质瘤长到5厘米大比较少见,须尽快处理。”
最终,手术团队为王先生进行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。瘤体是在胃里切除了,如何将它从胃经食道完整地取出来,成为一个难题。杨振斌说,瘤体有5厘米,食道直径只有3—4厘米。为此,他们用了网篮、圈套等工具,一次次地尝试,直到把瘤体经食道从嘴里完整地“拽”出来。
“术后经过禁食、抗感染等治疗,患者恢复得挺好。”杨振斌说。几天后,记者随杨振斌前往病房探访时,王先生已能起床正常走动。赶巧的是,其病理检查正好也出了结果。“是硬化性纤维瘤,良性的!”
提醒
胃间质瘤不易被察觉,40岁以上都应做胃镜排查
据了解,间质瘤最常发生在胃,发病率为60%—70%,为胃间质瘤,肿瘤直径2cm—20cm不等,境界清楚质硬肿块,切面呈灰白色或红棕色,囊性或实性,也可伴有坏死及黏液变性。
杨振斌表示,胃间质瘤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易被察觉,在初期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。随着肿瘤变大,患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消化道出血、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。需要注意的是,间质瘤没有明确的诱因。胃肠道间质瘤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发现,尽早进行内镜下微创切除。“4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做一次胃肠镜检查,不仅可以发现胃肠道早癌,也可以及早发现胃间质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