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是“全国林改第一县”,这里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森林覆盖率达79.7%。当地的生态公益林经过严格保护禁止采伐后,兴起了一项新兴产业形态——林下种植紫灵芝。

每年的3—5月,是紫灵芝种植的时节。这两天,当地农户正在进行灵芝种植。
灵芝种植所需要的灵芝菌棒也大有来头。这些菌棒在被加工制作之前,只是一些木材的边角料。这样的边角料大概是400元一吨,经过加工,摇身一变成为灵芝菌棒,产值可以达到6000元到8000元。
一块边角料是怎么变废为宝的呢?
要先将木材锯成约30厘米长的小段装袋密封,经过30多小时的杀毒灭菌后进行接种。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三个多月的发菌培育,直到菌丝长满菌袋,成为可种植的菌棒。
种灵芝前,需要在山地上挖种植坑,这样的小坑大概40厘米深,每隔半米左右挖一个。接下来要先在坑里撒一些石灰,既能给土壤消毒,还能防虫害,并且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。接下来,种植户将菌棒薄膜摘掉,45度角斜着放进种植坑,然后进行覆土种植,最后再留碗口大小的开口使菌棒接触空气。
将菌棒种下后,还需要将灵芝保护起来。漫山遍野矗立着的一个个拱形小棚子,就是灵芝的“保护罩”。在覆土种植后,工人们会搭建起小拱棚,将菌棒保护在内,可以有效防涝、防旱、防虫,还能提高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,让生长出来的灵芝品质更高。
菌棒种下后,到7月就可以对第一批灵芝进行采收,到10月第二批灵芝就已经长成。
目前,武平县林下种植紫灵芝总面积超4万亩,预计年产量达500吨,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灵芝生产基地。
当地也形成了从灵芝栽培到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,生产出一系列包括灵芝孢子粉、灵芝茶饮等灵芝深加工产品。全县从事灵芝种植栽培、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有4000多人,2023年实现人均年增收4万多元。
(总台记者 田忠卿 彭雨佳 李鹏冲 陈亚光 吴知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