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非遗黄岩翻簧竹雕:现代工艺助力传承创新

❤

中新网台州7月4日电(傅飞扬 庄嘉瑜)高60厘米,对角宽28厘米,16片竹簧斗角拼合而成瓶身。瓶颈两侧,孔雀雕像“昂视前方”;瓶面上,两只孔雀“翩翩起舞”。

百年非遗黄岩翻簧竹雕:现代工艺助力传承创新
(图侵删)

  暑假期间,走进浙江台州黄岩博物馆展厅,一件翻簧孔雀花瓶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,经过岁月沉淀,它的瓶面透出琥珀般的动人光泽。

  黄岩翻簧竹雕是中国竹刻工艺品中的主要品种,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。翻簧竹雕历史悠久,始创于清晚期,距今有近200年历史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翻簧竹雕曾名噪一时、远销海外,也曾受到市场冲击,困难重重。

  立足新时代,百年非遗如何书写新故事?

  斑驳的木桌前,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启松与儿子罗文驰伏案雕刻。临近耄耋之年,握起刻刀,罗启松的动作依然娴熟稳健。

  “1995年,我正式退休,那时黄岩翻簧厂已经10多年没有生产,我心想,这门技艺不能断在我们手上,便向政府反映,同时动员厂里的老工人一起投身这项事业。”罗启松说。

  在黄岩翻簧竹雕传承人顾启望看来,翻簧竹雕的制作工艺复杂、制作周期长,人力成本很高,大大削弱了它的市场竞争力,“如今愿意‘坐冷板凳’的年轻人很少,这门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。”

  “85后”青年吕志贤是顾启望的徒弟之一,从事翻簧竹雕10余年。2015年底,吕志贤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,在与其他手艺人的交流和切磋中,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。

吕志贤制作翻簧竹雕。颜彤供图

  多年来,罗文驰、吕志贤等年轻一辈从未放弃对翻簧竹雕的传承与创新。

  2017年,罗文驰弃用胶水黏合,以添加软化剂代替煮簧环节,展平竹簧。尝试后,高延展性的竹簧让翻簧竹雕有了降本增效的可能。

  黄岩是“中国模具之乡”,彼时,罗文驰受模塑制作流程启发,希望将模塑定制工艺应用于翻簧竹雕。“当时我请教了模塑行业的从业者,他们告诉我,模具定制工艺可以运用在木料上。”罗文驰说,红木质地坚硬,容易损坏机床刀具,他们尝试了很多次,才把机床参数调整至合适的数据。

翻簧竹雕作品。颜彤供图

  于是,罗文驰将翻簧竹雕作品工序拆分成两部分——一部分为器型制作,用3D软件设计器型图样,再交由模塑工厂,用模具雕刻技术加工木料,实现器型量产;另一部分则是手工作业,用软化后的竹簧雕刻图案,最后用镶嵌工艺合二为一。

  “全手工制作同类作品,一两个月才能做一个,价格在万元以上。如今,一天就能做三四个,价格也降到千元左右,更容易被大众接受。”罗文驰说。

  吕志贤也尝试用现代工艺结合传统非遗技艺。他订购成品罐身带至展会,现场以翻簧竹雕工艺制作罐盖,并接受定制图案,售价从50元到80元不等。“这种产品特别好卖,一个盖子没做完,就有人排队等下一个。”吕志贤说。

  翻簧竹雕集书法、绘画、篆刻于一体,学习要求高。为播撒“传承星火”,近年来,在当地政府支持下,罗启松、罗文驰、吕志贤、戴剑雄等人将翻簧竹雕引入校园。

  作为黄岩澄江中学的美术老师,戴剑雄向学校申请教学场地,自编教材,开设两周一次的翻簧竹雕固定课程。“学生们都喜欢翻簧竹雕,开班授课能起到普及和宣传的作用。”他说。

  出生于2006年的金璐是罗文驰的学生,她喜欢雕刻花草和Q版动物,也会以热播剧的影视人物为原型,将现代文化融入其中,“我很喜欢翻簧竹雕,未来也会继续学习,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。”(完)

(中国新闻网)

(新春走基层)非遗使者“小龙女” 让铜梁龙“舞”向世界

全国铁路年度发送旅客首次突破40亿人次

警惕!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

启东检察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

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3

乒乓球亚锦赛男单签表出炉!团体赛今日率先开战

江苏省建湖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

亮眼数据勾勒“植”此青绿成绩单 逐绿而行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

甘肃省陇南市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

米德尔顿X光检查呈阴性 暂无回归时间表

车厘子跳水价引抢购?

霾黄色预警!长株潭等地有中度霾,湘中部分地区有大雨

百年非遗黄岩翻簧竹雕:现代工艺助力传承创新的相关内容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和煦网络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